星期六, 1月 29, 2011

閱讀 加上 思考力

閱讀 加上 思考力

閱讀這個議題已經夯了好幾年,許多研究也證明閱讀為孩童帶來的效益。許多學校大力推行晨間閱讀、閱讀十分鐘或班級共讀,許多老師著眼在閱讀可使學生靜心,說得更白話一點就是「不會吵」,易於班級秩序掌握;另外也可增加學生閱讀量,紮根語文能力基礎(因為語文好,其他領域科目解題能力/理解能力就會比較好。
最近李家同教授提出對於網路文學的批評,認為大學生不應該上BBS或沉迷在網路文章中,應多去閱讀像判決文這類文章,而引發一場論戰……….
這兩件事我認為都點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閱讀與思考力究竟有沒有結合?沒有思考力的閱讀是甚麼情境?很多人都有逛書局的經驗,以台灣一年出版品的數量我想非常驚人,但書店的書你能全看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每個人會依據需要或目的不同,選擇不一樣的書籍,這也回應了閱讀其實也可以分成好幾個面向,就像書局的書會分類放置一樣,有時休閒可以選擇輕鬆易讀的雜誌或小說來增加生活情趣或填補內心空虛,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的,李家同教授應該是要特別強調在另外一塊思考力的部分。
在個人任職的工作環境,許多班級學生到校第一件事便是交作業,因為老師一來就要檢查誰缺交作業,或是有些老師會把缺交作業視為教育工作的一項職志。我想這個問題跟閱讀先區隔一下稍後再談。當然了,學校也有安排晨讀十分鐘、閱讀課及班級共讀這些課程來增進學生語文能力,但其實一直都很缺乏引導式閱讀的模式養成,也就是缺乏問題引導及思考力的訓練,接收端及反應端並沒有適當的去連結,後來就會衍生出一些問題:老師,我看漫畫可不可以?老師,我想看故事書可不可以?其實這個師生互動的情境式可以去營造的,我們最近都在談霸凌問題,何不利用這個時間來做一個情境營造的課程及團體輔導?在現代講究速食方便的社會,思考力的流失將會是競爭力流失的開端,學生對科學素養的論辯驗證精神的缺乏,將流於人云亦云、模仿取勝的窘境,多元社會的價值也終將崩解。因此,班級晨讀或共讀的推動很好,加上問題訓練思考能力才是重點。
剛提到作業問題,我想提供幾個問題共同來思考,也許問題就會有答案:
一、 您容忍學生缺交作業嗎?
二、 您容忍學生不寫作業嗎?
三、 如果不寫作業但考試成績很棒,您同意他不寫作業嗎?
四、 作業的目的的甚麼?
五、 學生不寫作業的原因?
六、 完成作業是誰的責任,學生,家長,老師?
七、 如何出作業?
……….
問題可以深入無限延伸,直到核心點概念澄清。

回歸自我 人情冷暖

 再次打開45度c咖啡哲學,想想離創立已經14年,從facbook line instrgam盛行後,部落格已經慢慢式微。再次重啟,是在卸下台南健美委員會總幹事,這個已經長達十幾年的工作。人情冷暖自知,想起 李白 的《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